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硉矹硉矹的意思解释

硉矹

  • 拼音lù wù
  • 注音ㄌㄨˋ ㄨˋ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硉矹[ lù wù ]

⒈  亦作“硉兀”。

⒉  高耸;突出。

⒊  引申为委屈不平。

⒋  严峻。

⒌  豪放;高亢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硉兀”。

⒉  高耸;突出。

唐 李白 《明堂赋》:“挐金龙之蟠蜿,挂天珠之硉矹。”
宋 陆游 《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》:“梦中涉 黄河,太行 高硉矹。”
明 李东阳 《次韵答方石先生》之二:“霞城 硉矹高千仞,衹恐胸中尚易平。”
清 钱谦益 《彭达生晦农草序》:“当此之时,余如东郊之老马,骨骼硉兀。”

⒊  引申为委屈不平。

唐 韩愈 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低头受侮笑,隐忍硉兀寃。”
清 王先谦 《告大兄墓文》:“彼 杨 马 之硉兀,等含悲於逝水。”

⒋  严峻。

唐 韩愈 《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》诗:“几欲犯严出荐口,气象硉兀未可攀。”
明 李东阳 《明故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铭》:“公性质直,意气硉兀,不能下物,虽居官久,家无赢貲,亦以俭自律。”

⒌  豪放;高亢。

唐 韩愈 《咏雪赠张籍》:“狂教诗硉矹,兴与酒陪鳃。”
宋 范成大 《次韵温伯夜坐》:“平生烟霞兴,硉兀上南斗。”
元 汪炎昶 逸句:“椎金锻铁作硬语,意气硉兀真丈夫。”

硉矹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8画 基本字义 矹 wù(ㄨˋ) ⒈  〔矹矹〕古同“兀兀”,勤勉,勤奋,如“常山之蛇中首尾,幕中矹矹何物客。” ⒉  〔硉矹〕见“硉”。 统一码 矹字UNICODE编码U+77F9,10进制: 30713,UTF-32: 000077F9,UTF-8: E7 9F B9。 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11画 基本字义 硉 lù(ㄌㄨˋ) ⒈  〔硉矹〕a.高耸突出物;b.沙石随水转动的样子;c.雄健不凡。 ⒉  击;擂:“硉岩腰而沫沸。” 异体字 English bones of a thin horse

硉矹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硉矹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