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蓪草蓪草的意思解释

蓪草

  • 拼音tōng cǎo
  • 注音ㄊㄨㄥ ㄘㄠˇ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蓪草[ tōng cǎo ]

⒈  通草。小乔木。茎含大量白色髓。叶大,下面被毛。冬季开花,花小型,黄白色。核果小球形。树皮可造纸,采髓作薄片,可制通草花或其他饰品。髓亦可入药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通草。小乔木。茎含大量白色髓。叶大,下面被毛。冬季开花,花小型,黄白色。核果小球形。树皮可造纸,采髓作薄片,可制通草花或其他饰品。髓亦可入药。

唐 王叡 《祠神歌·迎神》:“蓪草头花椰叶裙,蒲葵树下舞蛮云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孝女》:“居民数千家,皆製蓪草像生花为业。”

蓪草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tōng 13画 基本字义 蓪 tōng(ㄊㄨㄥ) ⒈  〔蓪草〕同“通草”,一种小乔木,茎髓白色,入药。亦称“通脱木”。 English paper-plant; Aralia papyrifera
cǎo 9画 基本字义 草 cǎo(ㄘㄠˇ) ⒈  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、庄稼、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;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,包括庄稼和蔬菜:青草。野草。茅草。水草。花草。草鞋。草堂(茅草盖的堂屋,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,有自谦卑陋的意思)。草原。草坪。草行露宿。草菅人命。 ⒉  特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:草料。柴草。稻草。 ⒊  粗糙,不细致:草率( shuài )。草鄙(粗野朴陋)。草具(粗劣的食物)。 ⒋

蓪草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蓪草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