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束苇束苇的意思解释

束苇

  • 拼音shù wěi
  • 注音ㄕㄨˋ ㄨㄟˇ
  • 繁体束葦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束苇[ shù wěi ]

⒈  捆扎的芦苇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捆扎的芦苇。

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,为絳繒衣,画以五彩龙文,束兵刃於其角,而灌脂束苇於尾,烧其端。”
唐 张随 《纵火牛攻围赋》:“因七尺之殊状,画五彩之奇文,先事以谋,凿垣之门暗啟;及期而进,束苇之火遂焚。”

束苇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wěi 7画 基本字义 苇(葦) wěi(ㄨㄟˇ) ⒈  〔芦苇〕见“芦”。 异体字 葦 汉英互译 reed 造字法 形声:从艹、韦声 English reed
shù 7画 基本字义 束 shù(ㄕㄨˋ) ⒈  捆住,系:束缚。束装(整理行装)。束发( fà )。束之高阁。束手无策。 ⒉  量词,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:束修(十条干肉,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,后指给老师的报酬)。 ⒊  聚集成一条的东西:光束。电子束。 ⒋  控制,限制:束身。无拘无束。 ⒌  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 ⒍  姓。 异体字 捒 汉英互译 bind、bundle、colligate、faggot、fagot、reatrain、sheaf 造字法 会意:从口、从木像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 Englis

束苇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束苇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