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辟咡辟咡的意思解释

辟咡

  • 拼音pì èr
  • 注音ㄆ一ˋ ㄦˋ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辟咡[ pì èr ]

⒈  谓交谈时侧着头,不使口气触及对方,以示尊敬。

⒉  指耳语。

⒊  谓尊长者恳切教诲。

⒋  指尊长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交谈时侧着头,不使口气触及对方,以示尊敬。
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负劒辟咡詔之,则掩口而对。”
郑玄 注:“辟咡詔之,谓倾头与语,口旁曰咡。”
《礼记·少仪》:“有问焉,则辟咡而对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尊者有事问己,己则辟口而对,不使口气及尊者。”
陆德明 释文:“辟,匹亦反。”

⒉  指耳语。

唐 周繇 《嘲段成式》诗:“促坐疑辟咡,衔盃强朵颐。”
清 赵翼 《戏老》诗:“只有诸童孙,贪翁含飴饲;辟咡时一来,得食又掉臂。”

⒊  谓尊长者恳切教诲。

清 钱谦益 《杨凤阁寿宴序》:“遭逢世变,投劾归里,累徵不起。更十年所春秋届七十矣,先生之犹子 司理公,承辟咡之训。”
清 魏源 《<曾子章句>序》:“惟为己为人义利际,谆谆提撕而辟咡之,百世下如见其心焉。”

⒋  指尊长者。

清 魏源 《<论语孟子类编>序》:“况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显白之文,至今如侍辟咡而闻詔告,非《典》、《謨》、《盘》、《誥》聱牙噩詰之比,奚必待传注而后明哉!”

国语辞典

辟咡[ pì èr ]

⒈  倾头交谈,不使口气及人,表示尊敬。
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「负剑辟咡诏之,则掩口而对。」
《礼记·少仪》:「有问焉,则辟咡而对。」

辟咡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èr 9画 基本字义 咡 èr(ㄦˋ) ⒈  口旁,口耳之间:“负剑辟咡诏之。” ⒉  蚕吐丝,引申为以丝作琴弦。 ⒊  古同“饵( 噐 )”。 异体字 㖇 English side of mouth
bì pì 13画 基本字义 辟 bì(ㄅ一ˋ) ⒈  君主:复辟。 ⒉  指君主招来,授予官职:辟召。辟引。辟书。辟除(征召推举授官)。辟举。 ⒊  古同“避”,躲,设法躲开。 ⒋  古同“睥”,睥睨。 其他字义 辟(闢) pì(ㄆ一ˋ) ⒈  开发建设:开辟。 ⒉  驳斥,排除:辟邪。辟谣。辟蠹。 ⒊  透彻:精辟。透辟。鞭辟入里。 ⒋  法,刑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 异体字 嬖 避 闢 汉英互译 break、keep away 造字法 会意:从尸、从辛、从口 English law, rule; open up, d

辟咡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辟咡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