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趑雎趑雎的意思解释

趑雎

  • 拼音zī jū
  • 注音ㄗ ㄐㄨ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趑雎[ zī jū ]

⒈  亦作“趑趄”。亦作“趑趣”。亦作“趦趄”。

⒉  犹恣睢。狂妄、凶暴;放纵肆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趑趄”。亦作“趑趣”。亦作“趦趄”。犹恣睢。狂妄、凶暴;放纵肆扰。

《晋书·华谭传》:“蜀 人服化,无携贰之心,而 吴 人趑雎,屡作妖寇。”
《魏书·崔楷传》:“定州 逆虏,趑趣北界; 鄴下 兇烬,蚕噬腹心。”
《魏书·乐志》:“晋 氏失政,中原纷荡。 刘 石 以一时姦雄,跋扈 魏 赵 ; 苻 姚 以部帅强豪,趦趄 关 辅。”
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陈頊 因循伪业,自擅 金陵,屡遣丑徒,趑趄 江 北。公指麾藩镇,无不摧殄。”
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好知己恶及第》:“隐 禀性趦趄, 沆 之门吏家僕靡不恶之。”

趑雎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13画 基本字义 趑 zī(ㄗ) ⒈  〔趑趄( jū )〕a.行走困难;b.想前进又不敢前进,如“趑趑不前”。 异体字 赼 趦 造字法 形声:从走、次声 English can't move; to falter
13画 基本字义 雎 jū(ㄐㄨ) ⒈  〔雎鸠〕古书上说的一种鸟。亦称“王雎”。 造字法 形声:从隹、且声 English osprey, fishhawk; hold back

趑雎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趑雎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