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线
- 拼音hóng xiàn
- 注音ㄏㄨㄥˊ ㄒ一ㄢˋ
- 繁体紅線
- 词性名词
-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词语解释
红线[ hóng xiàn ]
⒈ 亦作“红线”。
⒉ 红色丝线。
⒊ 传说中的唐代女侠名。原系潞州节度使薛嵩的青衣,后掌笺表,号内记室。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将并潞州。嵩日夜忧闷,计无所出。红线乃夜到魏郡,入田寝所,盗床头金盒归,以示儆戒。嵩复遗书承嗣,以金盒还之。承嗣遣使谢罪,愿结姻亲。红线也辞去,不知所终。见唐袁郊《甘泽谣·红线》。
⒋ 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,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。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。
⒌ 借指聘礼。
⒍ 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红线”。
⒉ 红色丝线。
引唐 白居易 《红绣毯》诗:“染为红线红於蓝,织作披香殿上毯。”
⒊ 传说中的 唐 代女侠名。原系 潞州 节度使 薛嵩 的青衣,后掌笺表,号内记室。时 魏博 节度使 田承嗣 将并 潞州。嵩 日夜忧闷,计无所出。 红线 乃夜到 魏郡,入 田 寝所,盗床头金盒归,以示儆戒。 嵩 复遗书 承嗣,以金盒还之。 承嗣 遣使谢罪,愿结姻亲。 红线 也辞去,不知所终。见 唐 袁郊 《甘泽谣·红线》。
引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写诏》:“红线 至 魏博 而偷盒,止却反谋。”
清 赵翼 《美人风筝》诗之六:“挽住尚烦 红线 手,倦飞或坠 緑珠 楼。”
⒋ 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,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。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。
引《三侠五义》第四回:“据老夫看来,并非妖邪作祟,竟为贤契作红綫来了。”
川剧《柳荫记》第五场:“才貌两双全,命我牵红线,员外定喜欢!”
⒌ 借指聘礼。
引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休傒倖,不要你半丝儿红綫,成就了一世儿前程。”
⒍ 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。见“红綫”。
引郭沫若 《奴隶制时代·<侈靡篇>的研究》:“特别是戡天的思想,即是控制自然界使为人类服务的那种主张,这是《荀子·天论篇》的特色,也是在《侈靡篇》中贯穿着的一道红线。”
秦牧 《长街灯语·一九七九年的晨钟》:“‘实事求是’四个字出现了很多次,实际上,它也的确像一根红线一样,贯串于整份公报之中。”
国语辞典
红线[ hóng xiàn ]
⒈ 红色的丝线。
引唐·白居易〈新乐府·红线毯〉:「拣丝练线红蓝染,染为红线红于蓝。」
⒉ 俗谓男女婚姻关系的发生,是命中注定的,好像冥冥之中有条红线牵系著。
⒊ 唐袁郊传奇小说《红线传》中的人物。为潞州节度使薛嵩家婢女,通经史。
英语red line
德语roter Faden (S)
法语ligne rouge
红线的单字解释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线 | xiàn | 纟 | 8画 | 基本字义 线(綫) xiàn(ㄒ一ㄢˋ) ⒈ 用丝、棉、麻、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:丝线。棉线。线圈。线材。线绳。 ⒉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:直线。曲线。线条。 ⒊ 像线的东西:光线。视线。线索(a.事情的头绪或门径;b.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)。战线。生命线。 ⒋ 量词,用于抽象事物,数词限用“一”,表示极少:一线希望。 异体字 綫 線 絤 汉英互译 line、thread、string、route 造字法 形声 |
红 | hóng gōng | 纟 | 6画 | 基本字义 红(紅) hóng(ㄏㄨㄥˊ) ⒈ 像鲜血的颜色:红色。红叶。红灯。红尘。红包。红烧。红润。红艳艳。红口白牙。红绳系足(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)。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:红人。红运。红角( jué )儿(受观众欢迎的演员)。走红。 ⒊ 喜庆:红媒(媒人)。红蛋。红白喜事(结婚和喜丧合称)。 ⒋ 象征革命:红军。红色根据地,红色政权。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:红利。分红。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的研究 |
红线的近义词
- 暂无近义词信息
红线的反义词
-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