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耳
- 拼音sān ěr
- 注音ㄙㄢ ㄦˇ
-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-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词语解释
三耳[ sān ěr ]
⒈ 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,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。慎令为判,申天府。有黄衫人持天符云,所申不当。慎怒,以方寸肉塞其耳。审通再判之,后有天符来云,甚允当。慎喜,命左右割去耳肉,令一小儿擘为耳,安于额上,曰:“塞君一耳,与君三耳,可乎?”后审通复活,觉额痒,涌出一耳,尤聪。时人笑曰:“天有九头鸟,地有三耳秀才。”后即以此为典,谓人聪明颖悟,异于往常。
⒉ 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,主听。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。
引证解释
⒈ 传说 隋 董慎 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,召 常州 秀才 张审通 掌书记。 慎 令为判,申天府。有黄衫人持天符云,所申不当。 慎 怒,以方寸肉塞其耳。 审通 再判之,后有天符来云,甚允当。参阅 施元之 注 苏 诗引 宋 张君房 《脞说》。
引慎 喜,命左右割去耳肉,令一小儿擘为耳,安于额上,曰:“塞君一耳,与君三耳,可乎?”
后 审通 复活,觉额痒,涌出一耳,尤聪。时人笑曰:“天有九头鸟,地有三耳秀才。”
后即以此为典,谓人聪明颖悟,异于往常。 宋 苏轼 《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》:“须防额痒出三耳,莫放笔端风雨快。”
⒉ 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,主听。为 先秦 名家诡辩论题之一。
引《孔丛子·公孙龙》:“公孙龙 言臧之三耳甚辨析。”
三耳的单字解释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画 | 基本字义 三 sān(ㄙㄢ) ⒈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耳 | ěr | 耳 | 6画 | 基本字义 耳 ěr(ㄦˇ)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鬓厮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聪目明。耳濡目染。 ⒉ 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:耳房。鼎耳。 ⒋ 听说:耳闻。耳软。耳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 ⒌ 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:想当然耳。 ⒍ 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耳”。 汉英 |
三耳的近义词
- 暂无近义词信息
三耳的反义词
-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