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三馆三馆的意思解释

三馆

  • 拼音sān guǎn
  • 注音ㄙㄢ ㄍㄨㄢˇ
  • 繁体三館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三馆[ sān guǎn ]

⒈  汉武帝时,丞相公孙弘开钦贤、翘材、接士三馆,收罗人材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“平津侯(公孙弘)自以布衣为宰相,乃开东合,营客馆,以招天下士。其一曰钦贤馆,以待大贤;次曰翘材贤,以待大才;次曰接士馆,以待国士。”

⒉  唐有弘文(亦称昭文)、集贤、史馆三馆,负责藏书、校书、修史等事项。宋因之,三馆合一,并在崇文院中。

⒊  宋设广文、大学、律学三馆,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。见《宋史·选举志三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汉武帝 时,丞相 公孙弘 开钦贤、翘材、接士三馆,收罗人材。

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“平津侯 ( 公孙弘 )自以布衣为宰相,乃开东閤,营客馆,以招天下士。其一曰钦贤馆,以待大贤;次曰翘材贤,以待大才;次曰接士馆,以待国士。”

⒉  唐 有弘文(亦称昭文)、集贤、史馆三馆,负责藏书、校书、修史等事项。 宋 因之,三馆合一,并在崇文院中。参阅《旧唐书·职官志二》。

宋 郑樵 《通志·总序》:“欲三馆无素餐之人,四库无蠹鱼之简,千章万卷,日见流通。”

⒊  宋 设广文、大学、律学三馆,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。见《宋史·选举志三》。

国语辞典

三馆[ sān guǎn ]

⒈  唐时昭文馆、集贤院、史馆。负责修史、藏书、校雠等事项。

宋·费衮《梁谿漫志·卷二·三馆馆职》:「唐三馆者,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是也。」

⒉  用来教育士子的三机构。唐代以宏文、崇文、国子为三馆;宋代以广文、太学、律学为三馆。

⒊  汉代公孙弘为招致人才而开的三个馆。即钦贤、翘材、接士。

三馆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sān 3画 基本字义 三 sān(ㄙㄢ) ⒈  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 ⒉  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
guǎn 11画 基本字义 馆(館) guǎn(ㄍㄨㄢˇ) ⒈  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:宾馆。旅馆。馆舍。 ⒉  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:大使馆。领事馆。 ⒊  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:茶馆。照相馆。 ⒋  一些文化工作场所:报馆。博物馆。文化馆。馆藏。 ⒌  旧时指教学的地方:家馆。蒙馆。坐馆。 异体字 館 舘 汉英互译 a place for cultural or sports activities、accommodation for guests、embassy、shop 造字法 形声:从饣、官声 English public building

三馆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三馆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