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辟
- 拼音wǔ bì
- 注音ㄨˇ ㄅ一ˋ
-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-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词语解释
五辟[ wǔ pì ]
⒈ 五刑。五君。五次征召。
引证解释
⒈ 五刑。
引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五辟之属,莫大不孝。”
颜师古 注:“五辟即五刑也。”
《陈书·后主纪》:“元元黔庶,终罹五辟。”
⒉ 五君。
引《文选·班固<幽通赋>》:“巽羽化于 宣 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”
李善 注:“五辟,谓 王后,元帝 也, 成帝 也, 哀帝 也, 平帝 也。”
⒊ 五次征召。
引汉 蔡邕 《陈仲弓碑文》:“﹝ 陈寔 ﹞四为郡功曹,五辟 豫州。”
唐 黄滔 《祭崔补阙》:“五辟三顾,悬榻开樽,不辞小国之权,益切高堂之养。”
国语辞典
五辟[ wǔ bì ]
⒈ 五种刑罚。古代刑法分轻重五等,即为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。隋以后改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为五辟。
引《石点头·卷一二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「九阍谁控,五辟奚宽。」
⒉ 五君。指王后、元帝、成帝、哀帝、平帝。
引《文选·班固·幽通赋》:「巽羽化于宣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」
五辟的单字解释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五 | wǔ | 二 | 4画 | 基本字义 五 wǔ(ㄨˇ) ⒈ 数名,四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国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)。五帝(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,通常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岭(指越城岭,都庞岭,萌渚岭、骑田岭、大庾岭)。五岳(指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辟 | bì pì | 辛 | 13画 | 基本字义 辟 bì(ㄅ一ˋ) ⒈ 君主:复辟。 ⒉ 指君主招来,授予官职:辟召。辟引。辟书。辟除(征召推举授官)。辟举。 ⒊ 古同“避”,躲,设法躲开。 ⒋ 古同“睥”,睥睨。 其他字义 辟(闢) pì(ㄆ一ˋ) ⒈ 开发建设:开辟。 ⒉ 驳斥,排除:辟邪。辟谣。辟蠹。 ⒊ 透彻:精辟。透辟。鞭辟入里。 ⒋ 法,刑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 异体字 嬖 避 闢 汉英互译 break、keep away 造字法 会意:从尸、从辛、从口 English law, rule; open up, d |
五辟的近义词
- 暂无近义词信息
五辟的反义词
-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