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雁臣雁臣的意思解释

雁臣

  • 拼音yàn chén
  • 注音一ㄢˋ ㄔㄣˊ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雁臣[ yàn chén ]

⒈  亦作“鴈臣”。

⒉  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,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鴈臣”。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,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。

《北史·斛律金传》:“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,秋朝京师,春还部落,号曰雁臣。”
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城南龙华寺》:“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,常秋来春去,避中国之热,时人谓之鴈臣。”
清 钱谦益 《泗水》诗之二:“北来有燕如胡语,南望无鶯比雁臣。”

雁臣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yàn 12画 基本字义 雁 yàn(一ㄢˋ) ⒈  鸟类的一属,形状略像鹅,群居水边,飞时排列成行:雁行( háng )。雁序。雁阵(雁行整齐,如同军队布阵)。雁过拔毛(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)。 异体字 贋 鳫 鴈 汉英互译 wild goose 造字法 形声:从隹,从人、厂声 English wild goose
chén 6画 基本字义 臣 chén(ㄔㄣˊ) ⒈  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 ⒉  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 ⒊  古人谦称自己。 ⒋  古代指男性奴隶:臣仆。臣虏。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, statesman, official

雁臣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雁臣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