鞑子
- 拼音dá zǐ
- 注音ㄉㄚˊ ㄗˇ
- 繁体韃子
-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-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词语解释
鞑子[ dá zǐ ]
⒈ 旧时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。
引证解释
⒈ 旧时 汉 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 清 末特指 清 朝统治者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一〇八回:“宋 先锋是朝廷良将,杀韃子,擒 田虎,到处莫敢攖其锋。”
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《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》:“康熙 暗令韃子一人管十家。”
孙中山 《民族主义》第三讲:“但是下流社会虽然知道要杀鞑子,只知道当然,不知道所以然。”
国语辞典
鞑子[ dá zi ]
⒈ 古代汉人对北方异族的称呼。
引《痛史·第一七回》:「有十多个鞑子,贩了五百匹马,在岭下经过,被我们捉住。」
鞑子的单字解释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画 | 基本字义 子 zǐ(ㄗˇ) ⒈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 ⒉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 ⒊ 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 ⒋ 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 dàn )。棋子儿。 ⒍ 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 ⒎ 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 |
鞑 | dá | 革 | 15画 | 基本字义 鞑(韃) dá(ㄉㄚˊ) ⒈ 〔鞑靼( dá )〕a.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:b.独联体民族之一。 ⒉ 〔鞑子〕旧时称蒙古族人。 异体字 韃 造字法 形声:从革、达声 English tatars |
鞑子的近义词
- 暂无近义词信息
鞑子的反义词
-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