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汉语词典食邑食邑的意思解释

食邑

  • 拼音shí yì
  • 注音ㄕˊ 一ˋ
  •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
  •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

词语解释

食邑[ shí yì ]

⒈  靠封邑租税生活。

⒉  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。

⒊  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靠封邑租税生活。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大夫食邑。”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阴沟水》:“东南流,逕 山桑 邑南,俗谓之 北平城,昔 文钦 之封 山桑侯,疑食邑于此。”
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论文上·斅艺斋文》:“诸侯之国,大夫以上食邑,士食田。食田者死则收之,食邑者以渐而收。”

⒉  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。

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参 将兵守 景陵 二十日, 三秦 使 章平 等攻 参,参 出击,大破之。赐食邑於 寧秦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小水湾天狐诒书》:“不则一日,来至一所在,地名 樊川,乃 汉 时 樊噲 所封食邑之处。”
郭沫若 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,衣食其租税。”

⒊  唐 宋 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。参阅《宋史·职官志十》。

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》:“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,如 余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户,实对二百户是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食邑[ shí yì ]

⒈  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,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。

《汉书·卷一·高帝纪下》:「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,其七大夫以上,皆令食邑。」

⒉  封地。

《史记·卷九五·灌婴传》:「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。」
唐·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「王甚重之,赐食邑,锡爵位。」

食邑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7画 基本字义 邑 yì(一ˋ) ⒈  城市,都城:城邑。都邑。 ⒉  旧指县:邑人(同乡的人)。邑庠(明清时称县学)。邑宰。 ⒊  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:采邑。 ⒋  古同“悒”,愁闷不安。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:从口、从巴 English area, district, city, state
shí sì yì 9画 基本字义 食 shí(ㄕˊ) ⒈  吃:食肉。食欲。 ⒉  吃的东西:食品。粮食。零食。丰衣足食。 ⒊  俸禄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。 ⒋  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 其他字义 食 sì(ㄙˋ) ⒈  拿东西给人吃:食母(乳母)。 其他字义 食 yì(一ˋ) ⒈  用于人名:郦食其( jī )(中国汉代人)。 异体字 蝕 飠 饣 飼 汉英互译 eat、eclipse、food、edible、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; meal; food;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

食邑的近义词

  • 暂无近义词信息

食邑的反义词

  • 暂无反义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