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成语词典收之桑榆收之桑榆的意思解释

收之桑榆


拼音shōu zhī sāng yú

注音ㄕㄡ ㄓ ㄙㄤ ㄩˊ

繁体収之桑榆

感情收之桑榆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常与“失之东隅”连用。

近义词亡羊补牢


词语解释

收之桑榆[ shōu zhī sāng yú ]

⒈  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谓初虽有失,而终得补偿。后以“收之桑榆”谓事犹未晩,尚可补救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省作“收桑榆”。

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 回谿,终能奋翼 黽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
唐 白居易 《论行营状》:“古人云:‘收之桑榆,事犹未晚。’”
鲁迅 《<华盖集>后记》:“所以赶紧订正于此,庶几‘收之桑榆’云。”
宋 王安石 《赠张康》诗:“逝将收桑榆,邀子寂寞滨。”


成语典故

东汉初年,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,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,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,收拢溃散的散兵,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,结果大获全胜。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收之桑榆的单字解释

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
zhī 3画 基本字义 之 zhī(ㄓ) ⒈ 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 ⒉  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 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⒋  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 ⒌  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 ⒍  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 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 异体字 㞢 汉英互译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
13画 基本字义 榆 yú(ㄩˊ) ⒈  落叶乔木,实扁圆,木材坚实,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:榆荚。榆钱儿(即“榆荚”,像小铜钱)。榆面(以榆皮磨制成粉,用为黏剂)。榆塞(古称边塞植榆,故称边塞为“榆塞”)。桑榆暮景。 ⒉  姓。 异体字 楡 崳 造字法 形声:从木、俞声 English elm tree
shōu 6画 基本字义 收 shōu(ㄕㄡ) ⒈  接到,接受:收发。收信。收支。收讫。收益。 ⒉  藏或放置妥当:这是重要东西,要收好了。 ⒊  割断成熟的农作物:收割。收成。麦收。 ⒋  招回:收兵。收港。 ⒌  聚,合拢:收容。收理。收集。 ⒍  结束:收尾。收煞。收盘。 ⒎  逮捕,拘押:收捕。收监。收押。收审。 ⒏  约束,控制(感情或行动):收束。收心。收伏(亦作“收服”)。 异体字 㧃 収 敊 汉英互译 accept、control、draw in、harvest、income、rec
sāng 10画 基本字义 桑 sāng(ㄙㄤ) ⒈  落叶灌木,叶子可以喂蚕,果穗味甜可食,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,皮可造纸,叶、果均可入药。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:桑葚。桑农。桑梓(喻乡里,故乡)。沧海桑田(形容世事变迁很大)。桑榆暮景。 ⒉  姓。 异体字 桒 槡 造字法 象形:像桑树之形 English mulberry tree; sur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