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条斯理
拼音màn tiáo sī lǐ
注音ㄇㄢˋ ㄊ一ㄠˊ ㄙ ㄌ一ˇ
繁体漫條斯理
感情漫条斯理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做事缓慢。
近义词慢条斯理
反义词快马加鞭
俄语потихоньку
词语解释
三时[ sān shí ]
⒈ 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⒉ 夏至后半个月。
⒊ 早、午、晩。
⒋ 印度分一年为热、雨、寒三时。
⒌ 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,佛法将经历的正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。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见南朝陈慧思《立誓愿文》。
引证解释
⒈ 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引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洁粢丰盛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
杜预 注:“三时,春、夏、秋。”
唐 元稹 《茅舍》诗:“我欲他郡长,三时务耕稼。”
《新唐书·刘蕡传》:“愿陛下废百事之用,以广三时之务,则播植不愆矣。”
⒉ 夏至后半个月。
引北周 庾信 《奉和夏日应令》诗:“五月炎蒸气,三时刻漏长。”
明 周之玙 《农圃六书·占候·五月占》:“夏至后半月为三时,头时三日,中时五日,三时七日。”
⒊ 早、午、晚。
引唐 高适 《燕歌行》: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”
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大内规制纪略》:“各有佛堂以供香火,三时鐘磬,宛如梵宫。”
清 龚自珍 《尊隐》:“日有三时,一曰蚤时,二曰午时,三曰昏时。”
⒋ 印度 分一年为热、雨、寒三时。
引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如来 圣教,岁为三时: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,热时也;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,雨时也;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,寒时也。”
⒌ 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,佛法将经历的正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。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见 南朝 陈 慧思 《立誓愿文》。
引唐 窥基 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六:“佛灭度后,法有三时,谓正、像、末。具行教、行、证三,名为正法;但有教、行,名为像法;有教无餘,名为末法。”
国语辞典
三时[ sān shí ]
⒈ 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引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「絜粢丰盛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一七八·刘蕡传》:「愿陛下废百事之用,以广三时之务,则播植不愆矣。」
⒉ 印度一年分成寒、热、雨三个季节。
引《大唐西域记·卷二》:「如来圣教,岁为三时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,热时也;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,雨时也;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,寒时也。」
漫条斯理的单字解释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条 | tiáo tiāo | 木 | 7画 | 基本字义 条(條) tiáo(ㄊ一ㄠˊ) ⒈ 植物的细长枝:枝条。柳条儿。荆条。 ⒉ 泛称条形的东西:条子。面条儿。便( biàn )条儿。金条。铁条。 ⒊ 细长的形状:条形。条纹。条案。条几( jī )。条凳。条幅(直挂的长条字画)。苗条。身条。 ⒋ 项目,分项目的:条例。条令。条文。条陈(a.分条叙述;b.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)。 ⒌ 层次,秩序:条理。条贯。有条不紊。 ⒍ 量词。 其他字义 条(條) tiāo(ㄊ一ㄠ) ⒈ 挑 |
斯 | sī | 斤 | 12画 | 基本字义 斯 sī(ㄙ) ⒈ 这,这个,这里:斯人。斯时。以至于斯。 ⒉ 乃,就:有备斯可以无患。 ⒊ 劈:“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”。 ⒋ 古同“厮”,卑贱。 ⒌ 古同“澌”,尽。 ⒍ 姓。 异体字 撕 纚 汉英互译 this 造字法 形声:从斤、其声 English this, thus, such; to lop off; emphatic particle |
漫 | màn | 氵 | 14画 | 基本字义 漫 màn(ㄇㄢˋ) ⒈ 水过满,四外流出,漾出来:河水漫出河床。漫溢。漫流。漫漶(文字、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,如“字迹漫漫”)。 ⒉ 淹没:大水漫过桥面。 ⒊ 满,遍,到处都是:迷漫。漫山遍野。 ⒋ 没有限制,没有约束,随意:散漫。漫谈。漫话。漫步。漫不经心。漫骂(乱骂)。漫漫(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,如“漫漫长夜”)。漫游。 异体字 墁 澫 澷 汉英互译 all over the place、brim over、free、overflow 造字法 形声:从氵、 |
理 | lǐ | 王 | 11画 | 基本字义 理 lǐ(ㄌ一ˇ) ⒈ 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条理。事理。 ⒉ 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论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气壮。 ⒊ 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:理科,数理化。理疗。 ⒋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:理财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。总理。 ⒌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:理睬。答理。 ⒍ 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 |